|
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
我们是精神病院的普通护士,我一直为自己的职业自豪。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因为对精神病人存在偏见,从而对我们的职业充满了歧视,甚至经常会听到“四院倒了墙”之类的玩笑话。
很多人还认为我们的工作很轻松,反正病人都是“疯子”,是被社会“抛弃”的,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。而事实恰恰相反,精神科护理是一项任务非常繁重、专业要求极高、风险非常大的工作。
精神科大多是封闭病房,患者饮食起居、吃药治疗、康复活动等,都要护士来监督完成。新入院病人,我们要协助他们洗澡、更衣、修剪指(趾)甲;生活不能自理、特殊的病人,我们要帮着洗漱、擦身、喂水喂饭,协助大小便;如果病人大小便在身上、床上,我们还要及时为他们擦洗,更衣换被。对那些“四防”病人(防自杀自伤、防伤人、防毁物、防外走),我们更要加倍小心,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,预知潜在风险,好提前干预。毫不夸张地说,看护精神病人,就像在幼儿园看小孩子一样操心。
我们还要管理好病人。病人进行各种活动时,要维持好秩序,防止发生出走、受伤。带他们外出活动时,要清点人数,不离视线,时刻跟随。平时病人吃饭、吃药、洗漱,要组织他们有序排队,防止烫伤、跌倒。还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,赢得他们的信任,以便帮助他们疏导情绪,控制病情,快点康复,早点恢复社会功能。
沟通障碍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难题。精神病人不同于正常病人,他们受病症支配,有时会胡言乱语、躁动不安,即使你磨破嘴皮子,很诚恳地与其交流,有时得到的也是答非所问。
所以我们与他们交流时,要有沟通技巧,学会引导,学会旁敲侧击,学会察言观色,辨别病人言语的真实性,学会从病人口中提取有用的信息。这就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精神科专业知识技能。
工作中,我们时常会受到患者的暴力攻击。有一项调查,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事件攻击率为98.47%。我们的同事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患者攻击的经历,精神暴力辱骂,那是家常便饭,不算事了。不久前,我们一位护士就被患者打住了院。遇到这种情况时,我们只能打不还手、骂不还口,因为他们是精神障碍患者,我们只能在微信群和QQ群倾诉辛酸和苦水,彼此相互安慰。
如果说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,护理正变为高风险高压力的一份工作,那么我们精神科护士,正默默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险。即便如此,我们也要努力做到最好,希望为陷入黑暗世界的患者带去希望。
如果你认为做一名护士很简单,就是打针发药,那你就错了,我们必须无所不能;如果你以为做精神科护士很轻松,就是看住病人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,我们的职业需要更多的爱心、耐心、细心和责任心。
虽然会被歧视、被误解、被嘲笑,但我们从未放弃用行动来证实这份工作的价值,用自己的辛劳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。可以说,在每一位恢复正常、回归社会的精神病患者背后,都积淀着我们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与付出。
我们是离精神病患者最近的人,是他们的看护者、照顾者,是他们的教育者和代言人。患者中有很多人被家人抛弃和放弃,他们少有家人探视,缺少亲情关爱,有的连自己的权益都无力保护,甚至缺乏必需的生活用品、衣物、食品,有的会去捡食别人丢弃的垃圾零食……
每当制止他们时,我们心里会很辛酸。医院可以解决病人的治疗,却无力承担病人全部的生活。因此,我们中很多人会从自己家里带一些衣物、食品、用具给患者。
因此,我们呼唤这个社会有更多的爱心,希望有更多人关爱精神障碍患者,关注这个被忽略的特殊弱势群体,他们也有正常人一样的情感,能够感受爱,懂得感激。也希望更多人理解我们的工作,不要用异样的眼神看待我们的职业,让这个社会少一点冷漠,多一点温情,有更多的正能量。(徐玉琴)